关键词:耕读文化、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教育品牌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里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传统农业传承地,现代农业示范地,也是海内外知名的农科城。学校传承87年农业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批示、批示及给涉农院校书记院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秉承“力耕勤读、尚德强能”的耕读文化传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一懂两爱”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坚持三全育人工作格局,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打造杨职课程思政耕读教育品牌。
一、构建深度融入耕读文化的课程体系。学院在涉农专业中将耕读文化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形成了“通识课(耕读文化传承经典课)+专业课(课程思政、融入耕读文化)+第二课堂实践课”的耕读文化课程体系。
图1 深度融入耕读文化的课程体系
开设了《耕读人生》、《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明》等耕读文化传承经典课;在涉农专业的所有课程都融入耕读文化课,整理耕读文化课程思政案例160个;借助杨凌示范区平台,乡村振兴计划项目开设耕读文化校外实践课10门。
二、形成“读 学 看 践 赛 悟”的课程思政教育新模式。
图2 “读 学 看 践 赛 悟”的课程思政教育新模式
1.读—开展经典晨读活动。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早晨课前十分钟,开展包含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经典古诗文等内容的“中华经典晨读”,同时将考评成绩纳入《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考评体系。通过晨读传承农耕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阅读行为养成。
图3 学生经典晨读活动
2.学—农科专家精神事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后稷教民稼穑、农业行业历史名人的励志素材,邀请农业专家、院士现场授课,让学生树立“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思想认识。
图4 农业专家知农爱农讲座
3.看—现代农业发展成就。利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优势条件,在涉农专业学生中开展“进企业看示范”活动,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就,坚定服务“三农”的信心。
图5 学习现代农业发展成就
4.践—行万里路实践育人。带领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绿水青山,把乡情乡愁融入血脉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图6 水利工程署专业参与“寻美家乡河”暑期实践锻炼
5.赛—开展各类竞赛比赛。定期举办中华传统诗歌诵读比赛、耕读文化书画展,二十四节气摄影、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等展演活动。尤其是在“冬至”节气举办的“冬至节气两万名学子免费饺子宴”活动,数十家媒体竞相报道,在全国高校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图7 学生冬至包饺子与二十四节气文化竞赛活动
6.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全方位的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增强“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形成“农学结合,半耕半读”教学组织模式。结合涉农类专业教学特点,结合农事季节特点,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农学结合、半耕半读”教学组织模式。
通过实践与探索,我院杨职课程思政耕读教育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近年来学生学农的热情持续高涨,涌现出了一批深入农村创新创业的优秀典型,一批学生回乡从事农业合作社、创办家庭农场、助力乡村振兴,成为乡村致富带头人并带动乡亲脱贫致富。我院融入耕读文化的“十大节庆”主题教育工程被团中央评定为“全国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项目”,获“全国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课题立项25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