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当前位置: 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维度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2021-06-21 21:58   《中国教育报》

教学团队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和关键,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发挥现代装备制造、智能控制技术等强势专业群优势,创新“三金工程、四个平台、五个强化”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多维度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定任务

推进“金种子、金资源、金课堂”“三金”工程,明确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

“金种子”结构化教学团队培育工程。常州工业职院树立教师协同发展理念,实现校内教师与教师之间协同,校外教师与企业、行业机构之间协同。培育“金种子”教学创新团队,实施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引领示范全校教学团队建设。“金资源”模块化课程开发工程。围绕苏锡常都市圈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群,建设开放共享的课程与培训项目,推进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新型活页式和工作手册式教材、颗粒化可组合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等“金资源”开发与积累。明确课程教材开发标准,要求融入思政、“双创”、劳动教育元素,“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金课堂”项目式教学推广工程。推广开展德国职业教育本土化教学改革,推动课堂革命,突出学生主体,实践启发式、探究式等教法,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按照企业项目实施过程重构教学流程,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效助力“战‘疫’课堂”有序开展。

搭平台

学校搭建“校企教学共同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新创业孵化、职业培训服务”4个平台,全方位支撑团队“双师”能力提升。

学校创新“校地联盟、园校合作、院企融合”的合作新模式,促进政行校企优势资源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以“创新驱动、产教融合、共建共享、服务社会”的理念,校企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进一步优化科研创新生态软环境、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共建混编科研团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的“333”“双创”教育体系,打造“创客—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成果孵化链条,构建“‘双创’教学、实践训练、指导服务、成果展示、资源对接、孵化转化”六位一体校内外协同的大学生“双创”实践教育中心,形成依托专业、对接产业、内外整合、课程普及、实践强化、全要素服务、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生态。政行校企共建钣金工艺技术联合培训中心和多轴加工工艺协同创新中心,为区域内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提供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成人学历、非学历教育等服务,提升学校社会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强格局

强化“团队混编、五师培育、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分工协作”5个方面,持续提升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水平。

通过引培结合,每一个专业群都建成一支“校企混编、专兼结合”的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将每一位校内教师都培育成具备“思政导师、劳动导师、专业教师、职业培训师、企业工程师”“五师”能力的教学能手,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劳动教育、专业教学、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政行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修订课程标准,对结构化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构,构建区域产业特色鲜明的课程资源体系。政校企三方共建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等基地,满足实践教学、技术创新、“1+X”证书培训需要。利用校内江苏省“双创”示范基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平台支撑,助推教学团队的能力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实施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杨劲松表示:“教师强,学校兴,高职教育更是如此。学校将以建设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