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当前位置: 首页>>典型案例>>正文
9大建设任务保障机制与措施汇总
2021-06-21 08:24  

1.人才培养模式

对接水利行业产业链,充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坚持学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中素质教育的理念,创新水利工程专业群“五对接六融合”的培养模式内涵和运行机制

专业群所有专业中按照此模式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需求建立微专业。新模式下建构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我院2020级学生中全面实施并按照“学期检查+年度总结”提升改进,从目前的运行来看,效果良好。

 

2.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双高建设任务中,课程资源种类较多,涉及到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海外教学资源、企业培训课程资源等。针对以上情况,课程资源建设机制是按照专业群建设目标和课程类型,建立国、省校三级管理。具体措施是课程资源建设实行团队负责制,由承担课程建设任务的骨干教师按照课程模块组建团队,定时间节点,按时保质完成课程建设任务,项目一级负责人负责课程的上线运行及效果监督。

 

3.教材与教法改革

创新“系统设计、分级管理、统筹推进、制度保障”的教材、教法改革长效机制。一是学校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专业群成立教材建设工作小组和“双高”办公室,发挥规划、推优、管理、监督和保障功能二是教材建设按照“国家规划、省级(行业)规划、学校特色”三级进行管理三是教材、教法改革按照项目化运行;四是修订完善教材建设、教法改革管理办法,配套教材建设、教法改革相关激励政策,激发广大教师教改积极性。 

 

4.师资团队

探索“引结合、优势互补建设机制,分类建设教育教学、技能培养、科学研究三支高水平结构化师资团队。一是成立产业教授参与的教学创新团队,提升教学创新能力。二是成立技能大师工作站,聘请金天龙、石小庆等四名技能大师进站,配备骨干教师组建技术技能创新团队,提升技术技能创新能力。三是成立顶尖人才领衔的技术研发团队,聘请8名节水科研顶尖人才任客座教授,提升科研能力。

 

5.实践教学中心(基地)

创新“政行企校”四方共建共享机制,按照“校企共建、产业引领、行业指导、政府扶持”的原则进行实训条件建设。一是校企合作完成水工监测实训中心等3个校内实训中心3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升级二是服务地方节水产业发展,新建 “灌排实训中心”,开展干旱半干旱农业灌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展示三、对接智慧水利发展,与西安青清水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基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管理的“水利云”实训中心和水利 BIM实训中心。

6.技术技能平台

探索“资源共享、真诚互惠”双赢机制。一是联合“校企行政”四方,成立合作发展理事会,组建“中水学院”。二是建设“水利云学研中心”,提供合作环境和研究场所。三是实行互派交流、互建基地和互培人才制度,组建综合性创新团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四是出台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立项项目,建立合作纽带;五是实施技术推广应用和交流培训制,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增益双赢。

7.社会服务

依托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创新“政校合作”、“行校合作”、“企校合作”运行机制。政校、行校深度合作推广民族订单培养模式水利部青海玉树州与我院首次合作开办水利人才订单班探索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同青海省黄南州果洛州联合开办水利人才培养订单班,并推广至西藏等区域订单式人才培养落实校企深度合作,逐步推进“推教入企”系列工作,成立水利工程咨询服务团队为中小型水利企业开展技术培训

 

8.国际合作与交流

一是和国家大型企业联合成立海外培训机构。二是依托海外建设项目基地开展适应性培训。三是教师到海外学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业务学习并引进课程资源。具体措施是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水电三局合作,在几内亚建设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中水学院,招收海外学生并开展教学工作。针对海外项目,按照项目任务完成工种施工双语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开展网上远程教学。

9.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与措施

依托中国杨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成立校-企-行-政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创新理事会组织体系,优化理事会运行模式,形成理事会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组建“中水学院”,创新“理事会+中水学院”运行机制,优化“中水学院”管理制度,形成“中水学院”高质量发展机制和模式。紧跟农业灌溉领域技术趋势,创新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和管理制度,科学实施专业群“8字循环”质量诊断改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闭窗口